时间:2020-07-15
六月的一天,珠海一处工地上,大汗淋漓的张玉珍总经理,接到了9岁的儿子从老家湖南老家打来的长途电话。
儿子说:“我们小学新建了一栋教学楼,但是围墙一直没有砌好,因为砌围墙的钱还不够,几百名同学没有一点安全感。我们校长为此伤透了脑筋,带着老师东奔西跑,找上级部门要钱,他们好辛苦。不知妈妈能否帮上学校一把。”
早些年,从县职业中专学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,张玉珍白手南下,历经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十年摔打,足迹遍布珠海机场、拱北大桥、湾仔街道等工地,几经磨砺,添置了5台大型挖掘机,积累了500多万元的流动资金。
有了实力,张玉珍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。让她惊喜的是,儿子小小年纪,竟能和自己想到一块。她把工地上的事务安排妥帖后,马不停蹄赶回家乡落实情况,为儿子就读的小学捐资3万元。
围墙砌好了,孩子们在校园里总算心安了。而张玉珍给儿子的开销,依然按照“老标准”,每天5元钱吃早餐,2元钱坐车。
那天晚上,她顺手翻开儿子的作文本,看到了这样一段话:我们家乡是国家级贫困地区,山多水多,交通闭塞,祖祖辈辈只能靠肩挑背扛过日子,生活是多么艰难。
儿子朴实的话语,引发了张玉珍一个新念头:把村里那条羊肠山道改成公路!一个星期后,随着她捐赠的10万元到位,一条宽敞的水泥道路向着村里的老百姓延伸过去……
几个月后,望着乡亲们欢呼雀跃地行走在大路上,张玉珍欣喜之余,也陷入了深思中。修一条路,可以让乡亲们获得便捷、提高效率。然而,真正通向致富的道路应该是,一个家庭至少要有一个学得一门专业技能的孩子,才能在就业创业中获得经久持续的动力和耐力,而能够尽快实现这一目标的,就是母校这样的职业学校。
得知母校正在升级改造,张玉珍专程赶过去,看望昔日刻骨铭心地教导过自己的老师。当她看到母校那拔地而起的科技楼、教学楼和一批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时,更是感慨万千。是啊,山区里有了这样的名牌职业学校,压在家乡人民头上的贫困帽子,就一定能早日摘除。想到这里,她毅然决定,为母校就读的贫困学子捐助20万元。
从洞庭湖边砍芦苇干起,睡过雨雪覆盖的草棚,喝过牛屎坑里沉淀的清水,啃过红薯土豆充饥,张玉珍赚来的钱浸透血汗。有人劝张玉珍不要出手太大方,从贫穷上升到富裕也着实不容易。
张玉珍坦然地说:“只有适时为他人为社会付出自己的劳动价值,才会感觉自己内心是富强的。千千万万个家庭富强了,国家才是富强的。那些为富不仁者,其实是穷得只剩下钱的人。”
生于斯,长于斯,爱于斯。几年后,张玉珍的人马都已开回家乡,许多得到她资助的学弟学妹也纷纷加入她的创业团队,修公路、架大桥、开荒地,张玉珍正在为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家乡打造一个又一个亮点……
上一篇:重 生
下一篇:听费妈妈讲那些爱的故事
扫码献爱心
为乡村孩子送温暖